2008年8月12日星期二

高水平奥运让恶心解说走开

文章提交者:石飞 加帖在 原创评论【凯迪网络】 http://www.kdnet.net●高水平奥运让恶心解说走开  
作者:石飞 
 8月9日上午,第29届北京奥运会首枚金牌产生——捷克的卡特日娜·埃蒙斯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,运动场上捷克国旗升起,捷克国歌奏响。
  当时,我正看央视体育频道(5频道)现场直播。针对“首金”于中国无缘,被捷克运动员荣获,该节目主持人(男士)解说道:自……年……奥运会以来,“第一块金牌都不是东道主国获得的”。  我以为,这样句“画蛇添足”的赘述,与报道和评析“首金”了无意义,只是让人觉得恶心。对此,难道主持人不明白?不可能不明白。那他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?其原因不外乎两点。 
 第一,好心驱使,给国人服“安慰剂”。国人对于“首金”相当看重,寄于相当厚望,在奥运会开幕前一些人就吆喝了,“首金”非中国莫属。夺金运动员也是“众星捧月”的顶尖级强手,一个是积蓄了多年力量、第三次出征奥运的赵颖慧,一个是锋芒必露、上届奥运会冠军杜丽,结果“双保险”也未能“保”来“首金”。这对于一些太看重金牌、尤其太看重“首金”的同胞来说,无疑打击太残酷,伤害太惨重,虚荣和脸面灰得太伤感,亟需安慰舒抚,于是主持人就奉上了“第一块金牌都不是东道主国获得的”“灵丹妙药”。——同胞们,用不着伤感和难为情,别的许多国家举办奥运会都没有得到“首金”嘛,没有得到“首金”乃属正常和惯例。于是国人也就不再难过,不再感到失面子了。
  第二,积习所致,乃“下意识”行为。长期以来,我们的宣传报道已经养成了一种“反比”习惯,一旦发生了不雅、不好、不理想的事情或事件,总是“生着法子”去报道宣传其他国家更糟糕的事情或事件,进行类比,有了别人同样糟糕或更糟糕和“先例”或“后例”来“垫底”和映衬,我们就好交待了,就可以“心安理得”了。这种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的成形,绝非“短期历练”能够凑效的,由来久矣!一般与共和国同龄或年长一些的人都会记忆犹新,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,我国发生大饥荒,饿殍遍野,死亡数千万。当时,主流宣传导向是,西方国家(包括台湾)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时刻盼望我们去解救,而且乞讨成群和暴死街头的图文屡屡见诸报刊。其他国家既然都不及我们,我们也就无怨无悔了。在这种积习或曰“潜规则”的惯性驱使下,“反比”就成了宣传报道乃至社会话语的“下意识”行为。这种蹩脚的自欺欺人的解说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。  百年奥运,中国圆梦。高水平的奥运会,必须让令恶心的解说走开

没有评论: